在此我不想去太多的分析目前两家的竞争,因为后面涉及到的融资,运营,战略方向都可能成为两者胜败的生死手。故本文只队共享单车的未来进行畅想。 首先,先从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入手。共享单车针对的场景是:为单个用户,在某两个距离一般在五公里以内的位置进行移动时,提供一种代步方案。 关键词:单个用户,两点,距离,代步。 以下是关键词分析: 1.单个用户是谁?我的直观判断是: 这个用户的身份,最可能是没有固定居所的人和上班族。 因为没有固定居所,所以无法大规模的购置家具硬件,这其中就包括了交通工具。 而导致一个人居无定所的原因一般只有以下几种:
所以在进一步细化居无定所的原因后,我们可以基本确认:这个用户的身份,一般是至少为出生点和常住点为异城的学生,以及所有的上班族。 分析此类用户的行为,会发现以下特点:
根据此结论,我们可以继续讨论第二个关键词: 2.两点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,排除掉经常出差者(这类用户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为出租,飞机,地铁公交),一般的用户在周一到周五的生活作息非常规律,具体表现为: (1)上班族:
(2)学生
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: 上班族三个循环中,可能有两个场景用到单车,涉及的点为:居住点,工作点,地铁&公交乘坐点。 学生的循环中,可能有三个场景用到单车,涉及的点为:宿舍,教学楼,餐厅。在常规场景中,任意两点之间都可能建立关系。 但是在公共场景之下,单个行为上升到群体行为,我们就不得不正视潮汐效应的影响了。 以单个地铁点或者公交聚集点为中心,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,若建筑物以居民区为主,则必然会出现早上人群涌向交通枢纽,晚上人群涌出交通枢纽的潮汐效应;若以工作区为主,则是早上人们涌出交通枢纽,晚上人群拥入交通枢纽;若是为大型购物区,则会出现工作日晚上人潮的涌入涌出,休息日人们偏中午涌入,晚上八点靠九点涌出的场景。 所以我个人认为。解决潮汐效应才是共享单车的难点所在。 (3)距离 首先,我们首先需要确认的一点是,我们讨论的共享单车是一种代步方案,而不是体育运动。 在(打工心态废掉了多少人?)此基础上,我们可以大胆得出结论:共享单车适用的距离一般在500–3km左右。 过短人们相对懒得开启共享单车,而过长需要大量的体力消耗。进一步考虑夏天的暴晒和冬天的寒冷,初步假设3km为常规临界值,5km基本可视为极限值。超出5km的骑行,基本都可视为体育锻炼和健身而非正常通勤行为。 (4)代步 共享单车是一种代步工具,简单清楚,无需阐释。 通过以上的分析,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用户场景为某两到四个交通枢纽为基点,向位于该交通枢纽5km以内的工作地点和居住点发散的上班族提供通勤方案,或者在多个标志物之间进行规律运动的学生提供便利的代步方案。 随后,我们予以综合,浏览(管理风范:两种卡里斯玛型领导者)用户自身解决此问题可能遇到的痛点:
….. 解决方案以上面场景为基点,考虑用户可能的痛点,做出解决方案如下: 1.单车端:A.太阳能电池板 提供电力续航相关电子设备,安放位置:车前篮(但是最好不给车篮)。 B.电子锁 OFO的机械锁案例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:OFO通过涂牌被占为私有的单车数量不在少数,甚至被当做了一种社会现象被予以讨论。 C.GPS 对单车予以定位,核心元件。 D.信号接收发送端 和电子锁串联实现动态开解锁功能,并可发送其他相关数据。 E.号码&二维码牌 与地区挂钩 F.发生器 便于寻找车辆以及确认开锁等。 2.软件端A.套餐服务 正常情况下,上班族的通勤时间非常稳定,几乎为固定。 针对这种固定的通勤情况,我们完全可以推出套餐服务。Eg: (1)周度&月度通勤包
(2)自由行加油包(时间)
(3)自由行加油包(路程)
(4)骑行记录排行榜 微信运动的大热提醒着我们“晒”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。 (5)广告投放 就目前常见场景而言,若整体体系搭建得当,共享单车软件打开的软件次数可能在日常使用APP中排名极度靠前(甚至可能仅次于微信)。而共享单车能够获取用户的工作地址,居住地址,甚至可以从周末的行驶路径中获取用户的娱乐场所。 这些精确信息,能够给广告投放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。 3.维护端A.潮汐效应的干预 首先,我们需要承认: 只依靠用户的自流动搭建的流动不足以逆转潮汐效应,我们需要人工干预。 通过这五项数据,我们可以大数据模型来确定用户在理想模型下全时间段的流向,进而可以逆推出共享单车的精确投放位置,搬运单车工具的在各个时间段的搬运数量等重要信息,进而完全抵消潮汐效应。 当然,我不会否认逆潮汐效应需要的额外的搬运单车工具的投入,但是在广告费用,押金金融,节省的单车管理的人员支出费用,以及通过搬运单车产生的额外产出(即以目前模式下,只要单趟搬运单车工具出动费用小于该次搬运单车产生的盈利即可)支持下,我认为此事有试点的可能性。 B.单车维护 单车极易出现各种故障问题。重点是故障的故障确认问题。以下为几种方式: (1)用户主动报障 用户在使用高峰中若的确遇到了单车自身故障(破胎,座椅不能上下移动等),用户会自主报错,并尝试换骑。此时服务器获得该单车编号与位置,即可在下次潮汐运动中予以换下维护。 (2)车辆主动报障 当某辆单车较长时间未进行任何移动时((孩子们如何重塑成人的消费者行为?)一般来讲就是二维码被涂了),车辆主动向服务器发送相关数据申请查看。 (3)车辆被动报障 当某辆单车长时间不向服务器发送数据时,服务器自动判定该车存在故障并予以标识,并自动读取该单车最后一次发送的位置数据,(假设单车每一小时自动向服务器发送一次数据,但是这样会不会因为过多申请并发而导致网站瘫痪?)并派遣专员予以寻找维护。 通过以上这些方式的组建,相信可以建立起一个相对健全的共享单车体系吧。写的有些粗劣,请大家批评指正。 作者:风催花残掩君语,来自: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声明:博客内容除标记原创字样以外内容,均来自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。 注意啦:淘大米域名抢注,成功率高达99%;购买已备案域名、高PR、高权重、高外链、百度V认证域名就上淘大米(taodami.com.cn)。点击进入: |